數字化轉型的來源

數字化是由英語翻譯過來的,因翻譯和表達的差異,把原來有區別的幾個詞,翻譯成一個詞,即“數字化“。和數字化相關的概念有三個,分別是數字化轉換(Digitization)、數字化升級(Digitalization)、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根據高德納(Gartner)的IT Glossary給出的解釋:
數字化轉換(Digitization):反映的是“信息的數字化”,指的是從模擬形態到數字形態的轉換過程(the process of changing from analog to digital form),比如證照的數字化、紙質工作記錄的數字化、聲音的數字化(從磁帶到CD的變化)等;
數字化升級(Digitalization):強調的是“流程的數字化”,即運用數字技術改造商業模式、產生新的收益和價值創造機會。例如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供應鏈管理(SCM)系統等,都是將工作流程進行了數字化,從而倍增了工作協同效率、資源利用效率,為企業創造了信息化價值。
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則是開發數字化技術及支持能力,新建一個富有活力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因此,數字化轉型完全超越了信息的數字化或工作流程的數字化,著力于實現“業務的數字化”,使公司在一個新型的數字化商業環境中發展出新的業務(商業模式)和新的核心競爭力。 數字化轉型最早在2012年由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提出,強調了應用數字技術重塑客戶價值主張和增強客戶交互與協作。數字化轉型不同于數字化(digitization),后者僅僅涉及將模擬信息轉化為數字信息,而數字化轉型涉及的是業務流程的變化及組織結構與戰略模式的變革。
我國政府自2017年以來已經連續四年將“數字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數字化轉型從企業(組織)層面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此,我們討論的主體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尤其是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