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的在线观看视频-你懂的日韩-你懂的国产精品-你懂的福利视频-夜夜操网-夜夜操天天爽

高校融合門戶網站建設簡介

近些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信息化建設已由數字化校園建設逐步轉入智慧校園建設。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時期,系統建設主要以管理部門為中心,獨自建設,各自管理,后逐漸形成了“信息孤島”。而進入智慧校園建設時期后,建設理念逐漸轉向以為師生服務為中心,致力于打破系統間的壁壘,實現信息互聯互通,開啟“一站式服務”現代化建設,同時各高校加快了服務、數據、系統等深度融合與集成的進程,由此,融合門戶應運而生。

近些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信息化建設已由數字化校園建設逐步轉入智慧校園建設。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時期,系統建設主要以管理部門為中心,獨自建設,各自管理,后逐漸形成了“信息孤島”。而進入智慧校園建設時期后,建設理念逐漸轉向以為師生服務為中心,致力于打破系統間的壁壘,實現信息互聯互通,開啟“一站式服務”現代化建設,同時各高校加快了服務、數據、系統等深度融合與集成的進程,由此,融合門戶應運而生。

結合當前的技術發展形勢、高校師生的使用需求以及當前數據治理的現狀,本文對融合門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思考和設計,提出基于服務、應用及數據治理的新型融合門戶架構,對融合門戶網站建設的必要性、架構設計思考過程及建設內容進行詳細闡述分析,為高校融合門戶的建設提供參考,助力智慧校園信息化快速發展。

01融合門戶架構思考分析

傳統信息門戶問題分析

國內各大高校約在2005~2010年間開始陸續搭建信息門戶系統,服務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傳統信息門戶服務架構

系統通過統一認證服務(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CAS)和輕量目錄訪問協議(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LDAP)等認證技術實現單點登錄,并基于用戶角色完成資源訪問控制。

但十余年以來,隨著各項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信息門戶的功能已不能滿足當前智慧校園的要求。例如,蘇州大學在2010年搭建了信息門戶,雖然師生進入門戶后,可使用統一身份認證單點登錄使用相關系統,但是這樣的信息化服務體系無法支撐用戶的系統服務需求。寧波工程學院自2012年開始建設信息門戶系統,后一直處于單點登錄門戶的階段。南通大學有關同志指出了目前智慧校園建設的不足之處,包括各應用系統的互相割裂、門戶缺乏與流程類服務的深度集成等。南開大學的信息門戶系統自2007年開始建設,完成了系統的單點登錄和部分通知公告的集成工作。雖然目前在用的信息門戶運行較為穩定,但已無法滿足師生對使用體驗和信息安全的要求。

經過進一步調研高校信息門戶的具體建設情況,發現其在系統功能、安全設計、移動操作便捷性等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系統功能模塊和架構設計較單一,導致系統擴展集成能力有限,不能滿足日漸激增的信息服務、事項辦理、數據治理、系統集成等一站式服務方面的需求。

系統安全性建設有待進一步優化。除了賬號密碼登錄方式以外,需新增更安全認證登錄方式(如數字證書認證)以及系統內部必要的二次認證,以有效保障網絡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系統無法支持移動端操作,不能為用戶提供移動端高效的服務體驗。

融合門戶架構思考

按照教育信息化的戰略要求,圍繞“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行動綱領,新型門戶應滿足以下要求:

一是能夠基于計算機、多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通信等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于教學管理和科研服務。

二是能夠對傳統的信息化模式、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革,實現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能夠徹底打破信息孤島,建設理念應由以管理為中心徹底轉向以服務為中心。

三是能夠實現信息的融合、共享與協作,提高管理和服務效率。

我們將這套新型門戶稱為融合門戶。融合門戶應秉持以服務為中心的建設理念,基于最新的信息技術,融合各項服務,堅持優先服務師生急需,強化效果導向。

近些年來,高校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已建設完成了以教務、人事、科研為代表的管理系統,以招標、設備為代表的采購系統,以辦事大廳、正版化軟件為代表的校園服務平臺等,然而如何使眾多割裂的應用融合統一,實現統一入口?如何讓師生在融合門戶平臺上快速定位并享受最便利的信息化服務?

根據調研,目前已有幾家高校建設了新型門戶。例如:蘇州大學打造的“云中蘇大”浙江大學建設的新型門戶,將資訊、網站、應用與辦事相融合,實現從線下跑到網上辦的轉變。北京化工大學的“i北化”,實現搜索、集成、資訊、收藏的四大統一。華東理工大學一站式信息門戶,實現“一網通學、一網通辦、一網通管”的三網融合,一站服務。

結合融合門戶的建設要求以及高校融合門戶網站建設經驗,本文對融合門戶的架構進行設計。依托“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以數據為核心、以流程為基礎”的原則,通過高校數據的全局治理、應用服務的流程構建、多樣的接口形式等手段,將互相割裂的各類應用進行融合。第一步是用戶身份信息的統一融合,包括統一認證、統一賬號密碼、統一組織架構等,第二步是系統和數據的深度融合,包括單點登錄、流程事項、信息填報、個人檔案等,第三步是校園服務的精準聚合,包括待辦、日程、消息通知、圖書資源等。基于以上思路,打造智能、微服務架構的信息化融合生態,賦能高校管理、服務等各類場景,引領全新技術和智能化服務模式,是教育信息化戰略實施的重要體現。

02、融合門戶架構設計

融合門戶總體框架設計如圖2所示,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底座平臺、支撐平臺和服務平臺。

圖2 融合門戶總體框架設計

底座平臺

底座平臺是系統賴以運行的物理環境、軟件環境及安全條件,是智慧校園建設的硬件基礎,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數據安全、網絡安全三個方面,用于保障支撐平臺和服務平臺的運行。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系統數據庫軟件、數據庫存儲、計算服務平臺、中間件以及校園有線網/無線網等軟硬件基礎設施,為系統的運行提供物理環境。

安全保障。根據網絡安全體系規劃建設相關要求,安全與系統要實現三同步,即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營,并按照要求根據四大安全體系完成安全建設,即安全管理體系、安全技術體系、安全運營體系、安全治理體系。具體到融合門戶的安全保障,主要涉及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兩大方面,需在縱深防御、監測預警、追蹤溯源、響應處置、應急恢復、數據庫審計、數據脫敏、認證安全策略、異地備份等方面進行統一安全保障。

支撐平臺

支撐平臺是系統賴以運行的數據來源、系統來源、服務來源。主要包括數據支撐、技術支撐、應用支撐三個方面,用以保障系統上層服務平臺的正常運行。

數據支撐。數據是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包括人員基礎數據及相關業務數據等。融合門戶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于校內數據中臺,從數據中臺自動獲取相關數據,既保證了一數一源的權威性,又確保了數據更新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技術支撐。技術支撐主要體現為系統后臺管理配置相關內容,包括應用的單點登錄管理、權限管理、用戶角色管理、流程引擎、表單配置等。

應用支撐。應用是融合門戶實現融合的信息和系統來源,包括人、財、物、辦公以及學習相關,例如辦事大廳、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平臺、辦公自動化系統、學院/部處網站、信息填報系統等。

服務平臺

服務平臺是師生用戶感知系統的主要入口,因此這部分的設計和建設尤為重要。本文在傳統信息門戶架構的基礎上,按照“六個中心+N項服務”(如圖3所示)的思路進行設計,并支持較高程度的個性化配置,前端布局、內容應具有豐富的自定義屬性,后臺管理應具有豐富的授權模式、功能組件和集成模式。在提升界面視覺和用戶操作體驗方面,應支持PC端和移動端等多端操作,以提升用戶使用體驗為原則,在配色、布局、圖標、多端視覺效果統一等方面進行整體最佳設計。

圖3 融合門戶“六個中心+N項服務”設計

1.六個中心

“六個中心”包括應用中心、事項中心、日程中心、消息中心、任務中心、搜索中心。

應用中心。應用中心是通過單點登錄技術,整合校內各類業務系統,實現系統與融合門戶的無縫集成,是師生訪問校內業務系統的統一入口。可對系統進行多維度分類管理,從不同維度對系統進行搜索和定位。在安全策略上,對系統進行分級分類,并采取特定的安全策略(如開啟二次驗證)。

事項中心。事項中心是以流程引擎為基座來創建服務事項。事項中心是用戶選擇、發起服務的內容,提供快速導航到在線服務、預約服務、事項指南等。支持事項的發起、審核、待辦已辦的查詢等。可按服務類別、服務部門、服務對象等進行模糊查詢、多標簽任意組合,實現一鍵查找。

日程中心。日程中心支持日程日歷的管理、日程提醒、日程展示、校歷展示以及課表展示等,方便用戶對個人時間和行程進行合理安排。

消息中心。消息中心包含新聞資訊和系統消息兩方面。新聞資訊用于展示各單位通知公告、新聞、學術報告等,支持按類別、按單位等進行自由訂閱,支持模糊搜索查詢。系統消息主要展示飛書、微信、短信、郵件等第三方消息系統產生的消息內容。

任務中心。任務中心是用戶的工作臺,可以對接處理第三方應用(如協同辦公、服務事項、郵箱)需要處理的任務。

搜索中心。模糊搜索支持直接搜索與關鍵字匹配的內容,搜索的內容包含辦事服務,可以直接發起辦事,包含熱門問題,可以直接進入問題中心等。

2.N項服務

“N項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服務認證、個人主頁、智能問答、填報服務、網站鏈接、學習資源等,支持可擴展信息融合。

服務認證。即融合門戶訪問登錄頁面和統一服務入口。登錄頁面可以匯集校內的熱門推薦事項、新聞、公告等公開的內容。融合門戶的登錄采用多種登錄方式,包括數字證書登錄、統一身份認證賬號登錄、飛書登錄等。

個人主頁。個人主頁是以校內數據中臺為基礎,融合個人相關數據,展示個人數據檔案,此外可包含我的待辦已辦、我的填報、我的收藏、我的評價、賬號設置、手機號郵箱綁定、賬號設置等幾個部分。

智能問答。智能問答可為師生提供咨詢辦事的服務,直接輸入關鍵字匹配問題后可自動展示答案,同時問題直接與服務關聯,可直接跳轉至相應服務。管理員可設置各種問題答復,方便師生使用,提高服務效率。

填報服務。融合門戶通過與相關填報系統的深度集成,實現靈活表單設計管理、流程設計、填報管理、權限管理、數據對接等能力建設,為師生提供一站式數據填報服務。同時在填報服務中,設計數據治理功能,該功能以師生為中心,基于填報數據和個人數據的糾錯反饋等功能對數據進行補充、修正等,數據回流至相關業務系統和數據中臺,即完成一次數據治理的過程。

網頁鏈接。可增加校主頁、幫助中心等網站鏈接,方便師生進行網站之間的跳轉操作。

學習資源。學習資源可集成海量的圖書數據資源,如國家級數字化教育平臺、數字圖書、館藏目錄、網絡學習平臺、期刊檢索等,滿足師生數字化學習需求。

03、融合門戶架構特點分析

相比于傳統的信息門戶架構,本文的融合門戶架構設計有以下特點。

第一,系統功能模塊和架構內容豐富,支持擴展集成。本架構依托“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以數據為核心、以流程為基礎”的建設理念,提供豐富的集成接口和各類組件,通過“六個中心+N項服務”,實現統一入口、統一辦公、統一事務、統一消息、統一搜索等多個統一,打造集應用訪問、信息查詢、數據查詢、業務辦理為一體的融合型新門戶。

第二,在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方面對系統進行統一安全保障。實現信息和系統的分級分類,并配置不同的安全訪問策略。在登錄入口,采用數字證書進行登錄,可有效保障網絡數據信息的安全性。整個系統從規劃建設和落地實施,實現“三同步”,在四大安全體系方面進行安全運維,讓師生用戶用得舒心,用得放心。

第三,打造多終端辦公服務平臺,支持PC端和移動端等多端操作,提供豐富的自定義屬性,提升用戶前端交互效率,實現一次建設,一處管理,多端呈現,豐富體驗。

第四,為師生參與數據治理提供服務入口。數據治理是持續且循環的過程,填報服務和個人數據為用戶提供數據補充和查詢修正的服務。通過“以師生為中心”的數據外部治理,加快高校數據質量的提升,不斷加強數據整合共享、數據互聯互通,為數據中心提供更多數據同步支持,為廣大師生展示更有效、更全面的信息。

04、總結

本文分析了高校智慧化校園的發展進程,論述了傳統信息門戶架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融合門戶建設的必要性,提出了一套可實現智慧服務、信息融合、數據治理和多端體驗等的新型融合門戶架構,實現系統的個性化、智能化、多元化、集成化、服務化。以為師生服務為核心,從系統功能、安全保障、終端體驗等方面進行整體設計和優化,為高校融合門戶網站建設提供重要參考,可較大程度提升業務管理和服務效率,同時可提高師生對于智慧型信息化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來源:濟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