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國際商貿學院“三融合五統一” 務實篤行融合門戶網站建設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于2021年完成了校務協作平臺(一網通辦)PC端和企業微信的網站建設,構建了完整的PC/移動一體化一站式服務平臺, “校務協作平臺”依托一站式辦事流程服務平臺,為師生提供統一的校園辦事服務入口,力求實現校內在線辦事服務的優化整合。經過兩年的探索實踐,陜商院“校務協作平臺”的基礎能力不斷強化,服務配套逐步完善,在此基礎上,催生出信息化應用融合拓展建設新模式,推動學校信息化向業務融合和創新驅動的新方向發展。
2023年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向業內走在前面的學校調研取經,也多次邀請專家及廠家的技術團隊來校交流,少走了很多彎路。建設了“三融合五統一”的融合門戶。“三融合”指身份融合、業務融合、消息融合,“五統一”指統一平臺、統一入口、統一消息、統一任務管理和統一視覺體驗。
全新技術架構的融合門戶網站平臺,很好的解決了高性能、高可靠、高復用的問題,避免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事后修補與處理辦法,實現信息和服務高效協同管理、用戶體驗智能便捷、業務系統有機銜接、滿足大并發高安全以大數據驅動的校務新機制、新業態、新平臺。
(一) 身份融合
根據學校師生角色進行分析,根據不同身份顯示不同門戶頁面,實現一人多身份管理,多身份用戶可自由切換不同身份,滿足“雙肩挑”業務場景。
(二) 業務融合
完整保留原“校務協作平臺”功能模塊,遷移歷史數據,對原有內容重新布局整合,新增融合待辦、應用中心、資訊中心、日程中心、個人信息、專題服務,升級優化辦事中心和任務中心。實現新聞資訊和通知公告匯聚、平臺系統入口和服務匯聚、業務系統待辦事務匯聚。
(三) 消息融合
通過對消息中心與辦理事務服務相結合打造全新消息中心結構,實現用戶在一個地方即可進行消息、待辦、事務的管理。
(四) 統一平臺
學校更注重能力平臺的建設,學校借助于低代碼開發平臺,依托統一的能力開放環境及其各種微服務通用能力,區別于傳統的“交鑰匙”、“一攬子”企業信息化思維模式,讓信息化中心參與到產品開發設計中來,在產品體系設計中,將業務拓展、體系運營等思維滲透在融合門戶及其周邊的產品設計中,支持信息化中心轉型為運營團隊、二開團隊。高水平、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思維活躍、創新與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群體,全新的融合門戶提供給他們展現自我能力的舞臺,他們可以共治共情,快速架起通往需求場景的橋梁,實現更多的“獲得感”。
以學生“畢業離校申請”為例,該流程為典型的跨部門辦事流程,其完整流程涉及圖書館、財務處、學生工作處、教務處等辦理節點,涉及的職能部門也超過5個。在以往辦理過程中,傳統的開發模式應對學校每年的離校手續調整和管理變更,開發調整慢、效率低。采用低代碼開發平臺后,表單頁面和流程節點均可隨調隨用,能夠快速的響應業務部門的需求變更。
(五) 統一入口
由于“煙囪式”系統建設,導致校內服務應用各自為政,目前學校大量的業務系統充斥著多入口,單一個微信,就有很多個微信入口(如公眾號、服務號、企業號、小程序)。各部門都建設有各自的微信入口和PC端入口,導致師生辦理業務需要“進多門”。融合門戶在認證登錄上做了升級優化,前端保持統一風格,PC端沿用傳統的統一身份認證,實現業務系統的單點登錄問題,在手機端搭建移動認證中心,實現登錄頁面的一致性,提供移動認證登錄接口供第三方調用,在傳統賬號密碼登錄方式的基礎上,增加第三方認證或短信登錄的方式,即采用微信等提供的開放授權接口,方便用戶使用常用的第三方應用實現校內統一身份認證的登錄驗證;或者通過在個人安全中心綁定手機號,利用動態驗證碼實現登錄。在管理端,融合門戶實現一云多端(包含PC端、移動端),實現了應用的統一管理。
(六) 統一消息
融合門戶遵循“內融外連”的建設思路,將眾多的站點資訊收納集中,為教師員工提供學校和部門發文、通知公告,為學生提供院系公告、教務和學生處資訊。打造統一入口的校園資訊模塊,各類新聞、資訊、公告全部“一網打盡”,同時,支持資訊自由訂閱與重點資訊提示。
(七) 統一任務管理
為打造師生員工一致化的體驗,將師生校務協作平臺(一網通辦)、辦公自動化(OA)系統、后勤報修系統、科研系統等系統的待辦事項統一納入融合門戶“待辦事務”中心,實現融合待辦,所有事務集中辦理,流程待辦一目了然。
(八) 統一視覺體驗
融合門戶設計與學校整體設計風格協調一致,同時突出以協同辦事為核心的功能模塊合理規劃。布局扁平化以最大化利用空間,結構一致化以使相似功能的模塊保持整體陣列,順序化排列則能減輕用戶的思考負擔。良好的觀感和使用體驗不僅是為了好看、炫技,更是吸引用戶的重要手段,要讓師生在PC端、移動端無差異訪問,更便捷地服務師生,提升了師生對信息化的感知,從而得到了師生、管理者的認可。
“校務協作平臺”建設,體現了“十四五”期間高校信息化建設基于服務思維的智慧校園發展轉型,也為聯動貫通、融合創新的高校信息化發展新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陜西國際商貿學院